通过阅读前两期矿业学科、环境学科国家奖学金获奖研究生风采展,相信大家一定颇有收获~
科研路漫漫,求索不止息,虐我千百遍,待之如初恋。还在科研大海里奋力游弋的你,是否期望再得到“研霸”的指引?Duang!新一期国奖学子风采展来啦,这次我们采访到材料学科四位国奖获得者:于晨、陈超、徐飞、李心璞,就让他们来给大家提供一些找寻学海之岸的线索吧!
1
于晨,17级材料专硕,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SCI一区文章,荣获一等学业奖学金、国家奖学金,曾担任助教、班级团支书。
寄语:相信自己是成功的基石,完善自我是成功的阶梯,突破自我是成功的钥匙,合谋共处是成功的翅膀,确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,付诸行动是成功的号角!
Q1:在学习科研中最紧要的事是什么?请分享一下经验教训。
A:硕士要做到以下几件事:①英语六级一定要过;②好好锻炼身体;③至少发一篇文章。科研方面每天要阅读的网站:X-MOL、小木虫、中国学术会议在线等,由此记下文献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,来产生Idea。准备好实验记录本,对自己所做试验一定要有详细的记录。此外,还可以学习一些画图软件、计算和编程语言,比如3ds MAX等。禁忌:急于求成、没有自信、心浮气躁、闭门造车、缺乏规划和创新。
Q2:日常时间管理是怎样做的?请分享一下未来的规划。
A:我上午9:00到晚上22:00基本都在实验室,先浏览最新的行业内的资讯,然后做实验写论文;周末会抽一天的时间整理宿舍,自己做点好吃的,偶尔和同学聚会。未来的话想继续研究新能源材料这一块。
2
陈超,17级材料专硕,中共党员,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一区SCI论文、一篇中文核心。曾获1次一等学业奖学金、2次三等学业奖学金、一次国家奖学金、优秀学生(学术科技类)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。曾担任院研会秘书部副部长、两年研究生班级班长。在广西北部湾研究生创新论坛作特邀报告获得“积极贡献奖”;在校级研究生学生创新论坛学院分论坛上获得“三等奖”。
寄语:学会主动。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,进入课题组后越早定下研究课题,越早开始自己的实验,就越能赢在起跑线。
Q1:请分享一下读研期间的收获。
A:研究生阶段主要培养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,不仅包括科研上的能力,也包括与同学、导师相处等为人处世的能力,研究生不仅代表更高层次的学历,也应该有着高情商。回顾自己读研历程,最大收获便是取得了自身较为全面的发展,完成了本科学习期间未完成的理想。
Q2:是通过什么样的契机,发现自己对目前的研究领域感兴趣?
A:其实自己一直都有当一名军人的梦想,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,后来选择导师时,发现现在的导师从事航空发动机材料相关研究,所以挺感兴趣,算是在自己的梦想上”曲线救国”。
Q3:论文成果在国奖评选中占的比重很大,请分享一下写论文的经验方法。
A:从某方面来说,这和个人性格有关,有些同学可能有拖延症,而我属于急性子,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想着快点做完,所谓“日事日毕、日清日高”吧。如果真要说自己有什么经验方法,那就是多看文献,写的时候参考别人的用词和句式表达。
3
徐飞,17级材料学硕,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二区SCI论文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。曾获一次学业奖学金一等奖,担任研究生材料第一党支部副书记、统战委员,支部连续3年获得先进党支部。曾参与南宁市工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、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海外研修项目。2019作为特邀报告人参加“互联互通台作发展”北部湾区域土木、建筑及材料发展前沿研究生创新论坛,荣获“优秀报告人”称号;2019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第十三届“博采众长革故鼎新”学术论坛外院分论坛一等奖。
寄语:永远勇敢善良,永远心怀梦想。
Q1:请分享一下文献阅读技巧。
A:运用Web of Science,Sci-Hub,百度学术等查找文献,通过阅读摘要和看文献中的图来大致了解文章内容。阅读技巧的话主要用PDF来查找关键字,快速在一篇文献中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点。
Q2:请分享一下文献资料整理方法。
A:看文献的时候重点部分会用不同颜色高光做记号;同类文献放到一个文件夹中;常用的文献可以放到一个专门的endnote小文件里,每次引用会比较方便;endnote里面有很多实用小功能,熟练掌握,可以节约很多处理文献的时间。
Q3:科研上有什么经验分享吗?
A:科研都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,不要着急,一步步来,没有问题就去寻找问题,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好了,只要静下心去思考,沉下气去行动,困难都会迎刃而解,生活亦是如此。
4
李心璞,17级材料(生物质方向)专硕,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,其中二区SCI一篇;以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身份申请发明专利两项,目前在审中-实审阶段。曾获全国第二届“源创杯”创新创意大赛南部赛区项目组优胜奖、广西大学第五届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项目组银奖。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和学院助教工作。
寄语: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,踏踏实实的去走,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任,才是一个勇者。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,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。
Q1:研一刚入学时,请问您是如何适应研究生生活,并着手开始科研的?
A: 研一因为我们还要上课,首先肯定是要好好上课,不要挂科。同时由于可能没办法很快每天进实验室规律地做实验(当然在课余时间也是要尽早进实验室,熟悉仪器使用和操作),所以我们的重心还是阅读文献。在看文献的时候可以先看中文文献,在对专业领域相对熟悉一点之后,开始看英文文献。尽量看比较新的、质量比较高的英文文献,因为你要获取的是在这个领域最创新和前沿的东西,如果已经确定了方向,那么在看这些前沿文献的时候可以拓宽你的思路;如果还没有确定方向,新的文献也能帮助你找到想法。一开始可能会有很多不懂的词汇,但是一定要坚持每天都看文献,因为慢慢的会发现其实很多专业名词,很多句型和结构都是类似的。摘要和引言是一篇文章的关键,可以迅速找到这篇文章的创新点。
Q2:请分享一下论文写作的建议。
A:在看文献的过程中积累一些句型和词汇,以及文献中的图,平时也可以积累着,这些在你写论文的时候都能用得到,比如论文插图的构思和排版,句型的应用等。
Q3:在科研过程中,有什么学习经验或教训分享吗?
A:遇到自己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和老师或者师兄师姐沟通,有时候老师几句建议可能会对你起到很大的帮助。而且一定不要漫无目的地学习,看文献和进行实验的时候,要明确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,这个实验要得到的结果是什么,多思考,勤改进,才会取得大的突破。
比如当第一次做相关检测的时候,要提前查阅文献,问师兄师姐,做好充分的准备。我有段时间因为学习比较被动,只知道我应该去做这个检测,但是我做这个检测的目的,我想要得到什么结果都没有搞清楚,就做了很多无用功。还有就是一定要珍惜时间,充实地生活。
Q4:请问您平时如何处理压力大、情绪焦虑等问题?
A:我会去操场跑步,或者约好朋友一起聊天。然后在情绪稳定之后,分析最近科研停步不前的原因,再重新制定计划。
Q5:在读研期间,有没有比较难忘的经历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?
A:前段时间和老师一起去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,然后在分会场中做了报告。因为是第一次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做报告,所以是一次比较特别的体验,也学习到很多东西。
Q6:您在读研期间取得如此成就,一定离不开好的学习方式方法,您的学习习惯可以分享一下吗?
A:还是要合理分配时间吧,然后每天做事情要有规律和条理,学会定期梳理、总结、反思、修正。
至此,本年度国奖研究生风采展就结束啦!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和感悟,见贤思齐,努力像国奖获得者们一样,有洋溢在脸上的自信与从容,长在心底的善良和温暖,刻在生命里的坚定和执着。
国奖不是终点,而是奋斗途中的里程碑,愿你我在追梦的征程里,以梦为马,不忘初心,勤思敏行,探索无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