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国家奖学金评比已落下帷幕,2018-2019学年,澳门葡萄京官方网站有12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,为我院莘莘学子树立了青春榜样。现推出国奖获得者风采展系列推文,带大家一起汲取榜样力量,让变得优秀成为一种不竭的追求,使奋斗的青春焕发最美丽的光彩!
今天,小微带大家走近矿业学科的两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:韩凯、尹庭昌。他们从怀揣梦想初入校园时的懵懂,到慢慢适应科研节奏掌握学习方法,最终用国奖这份殊荣回报了读研的拼搏岁月,下面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经历,听听他们的感悟,体会荣誉背后需要怎样的付出。
Part 1
韩凯,山东滨州人,目前就读于广西大学澳门葡萄京官方网站化学冶金与分离工程专业,师从罗能能副教授。主要从事高性能的无铅(反)铁电储能陶瓷的研究,并且通过异价元素的掺杂实现了可观的储能性能。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本人二作的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,其中3篇一区,2篇二区,包括 J. Mater. Chem. A (2篇), J. Mater. Chem. C (1篇), J. Am. Ceram. Soc. (1篇), Ceram. Int.(1篇)以及 J. Materiomics(1篇)。参加国际(内)3次,包括第十一届先进陶瓷国际研讨会(昆明)等。获得并主持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(A空位对无铅AgNbO3基陶瓷的储能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)。现阶段主要侧重于利用拟合获取晶体结构内在变化,以便于更好地认识储能性能的提升。
寄语: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。
Q1:你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很丰富,3篇一区,2篇二区,请分享一下选题、论文写作及投稿经验。
A:对于选题的话,我觉得首先最好是贴近于当前主流的研究方向,比如环保,储能,纳米以及MOFs/COFs等目前比较热门的课题,比如我做的是无铅环保的陶瓷储能材料。当然选题还受到很多客观因素影响,比如选择组内很成熟的课题方向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,但如果是新的方向很难在1到2年内有质的突破,不论是材料制备还是后期表征。所以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。论文写作的话首先要多读一些文章,先从模仿他人的语言开始,慢慢地总结一些好的语句表达方式。写论文要注重前后逻辑,在写之前先想好论文框架。当投稿的时候,首先要选择对的期刊,选好期刊会大大地缩短投稿周期。此外,科研成果是具有时效性的,比如现在做出的数据结果今年2019年还能投一个不错的一区杂志,而到了明年2020年可能只能投个二区。还有投稿的时候要仔细阅读好杂志的投稿指南,比如图片像素大小格式,需不需要图形摘要,Highlights等等。
Q2:如何应对科研中的诸多不确定性?
A:细心再细心,尽量把自己的实验规则化,这样会减少实验过程中很多不确定性。如果出现异常现象,结合自己的经验或者请教师兄师姐去分析具体原因。再有就是大量的实验,就我而言,同一个陶瓷组分,会有大概20-30个样品同时测试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。
Q3:在读研期间,有没有十分难忘的经历?
A:这有点多,研一的时候早上八点上课,早上六点半去实验室做一个小时实验,处理数据绘图到凌晨三点。为了赶实验进度,同时为了保障安全,炉子使用须有人在现场,所以连续三天通宵烧炉子,十分难忘,同时也希望大家做实验时多注意身体健康。
Q4:在科研方面是否有着自己的固定计划?如何坚持?
A:我会自己定一些小目标,比如这半年学习晶体结构精修,下半年计划学一点绘图等等。我一直把计划规划到每周甚至到每天,这样每天做一点,日积月累自然坚持下去了。科研上,首先要有自己的想法,而想法来源于大量的阅读文献。然后就是勤劳,多做少说。当然,也不是傻做,要学会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以求改进。第三点就是多交流,不是仅仅局限于组内,多联系其他在本领域做的好的高校,向别人学习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严谨,不确定的多做几遍。
Q5:你认为在研究生期间最大的遗憾和最受益的地方是什么?
A:遗憾的话,我女朋友愿意等我,亏欠她的陪伴应该是读研期间最大的遗憾了。最受益的是我的导师罗能能在实验,工作和生活给了我极大的帮助,并且罗老师对待科研的的态度使得我潜移默化的喜欢上了科研。
Q6:在刚入学时你是否感到迷茫?如何调整好心态?压力大的时候怎么排解的呢?
A:迷茫应该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些。我会有类似于周计划的安排,当每周完成目标的时候,所谓的迷茫感会越来越少。所以,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是排解焦虑的最好办法。排解压力我一般有两个办法,一个是约上几个好友出去大吃一顿,二是看两部电影,缓解一下。
Part 2
尹庭昌,广西桂林人。2013年于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攻读矿物资源工程(采矿方向)学士学位。2017年,以推免入学方式继续在澳门葡萄京官方老平台攻读硕士学位,师从陈庆发教授。研究方向包括:离散裂隙网络(DFN)及块体离散元法在岩体质量分级、岩体结构三维解构等领域的应用等。
硕士研究生期间,以导师第一、本人第二等身份发表SCI论文7篇,EI论文1篇,目前在投论文若干篇。其中,SCI二区1篇,三区1篇,四区5篇。获得过2018年广西青年英才助学金、2018年与2019年广西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(学术科技类)、2019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。
寄语:不看文献=闭门造车
Q1:如何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。
A:主要是大量阅读高质量期刊论文。看其他研究人员怎么处理分析问题。遇到不懂,还可以与第一/通讯作者邮件交流。不会用软件就看视频、看教程,不会写代码的就看工具书。
Q2:分享一下论文写作投稿经验,在论文投稿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。
A:英语写作问题:大量阅读英语母语者的论文,模仿写作方式。用言简意赅的英语写出你的论文。实在不行润色一下,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用翻译软件“造”出来的论文即使是润色公司也改不好。
投稿:按手稿里的参考文献类别选择目标期刊。原则上应该从顶尖期刊开始投,但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文章有个清晰认识,别浪费编辑和你自己的时间。
论文格式:熟用word样式功能即可。
重要的话说三遍:不要以为把整段中文复制到翻译软件里再粘贴到word里就是英文论文了。不要以为把整段中文复制到翻译软件里再粘贴到word里就是英文论文了。不要以为把整段中文复制到翻译软件里再粘贴到word里就是英文论文了。
最后感谢矿业学科的韩凯、尹庭昌两位同学为同学们分享的宝贵科研经验。正在科研路上摸索的科研er们,你get到了吗?
青春伴随梦想,如诗如画,如歌如述。成功总是属于努力的人,越努力越幸运。敬请期待国奖学子风采展系列推文(二)~